内容简介
|
本书从心理学和中学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学生种种心理问题的成因和疏导方法,它有助于中学生拨开早恋的迷雾,挣脱网络成瘾的束缚,走出考前焦虑综合症的困扰,维护和调适心理的健康。 |
作者简介
|
陈光华,大学本科学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班毕业,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勤于钻研教育理论,博学善思,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担任过中学校长、市教育局副局长,现任西北机械技师学院、西北外事中专学校校长。 |
编辑推荐
|
本书主要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进行分析和方法指导,旨在使教师能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的成因,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维护和调试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
目 录 |
心理讲座篇 明明白白你的心 ——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 敢问路在何方 ——青少年的心理适应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阳光总在风雨后 ——挫折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让我欢喜让我忧 ——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与心理健康 不要再来伤害我 ——青少年的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最近比较烦 ——青少年生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突然的自我 ——青春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改变 寂寞沙洲冷 ——青少年自卑与心理健康 谁让你过得比我好 ——青少年嫉妒与心理健康 最熟悉的陌生人 ——青少年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相关链接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篇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青少年心理辅导知多少 不能说的秘密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 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及辅导 他和她的故事 ——学习中常见心理障碍及案例分析 相关链接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篇 情绪情感篇 教育探索篇 案例分析篇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序 与 跋(点击查看)
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年龄一般在15-19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在学习方面,他们体会更多的是考试的失败和挫折、老师的轻视和同学歧视,具体表现为:许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动机不高、动力不足,纪律观念淡漠,自控能力不强。 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自卑、自私、固执、狭隘、嫉妒和胆怯的心理,具体表现为:对老师缺乏信任,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父母沟通交流比较困难,有明显的代沟;以自我为中心,不和群,不能正常的人际交往而热衷于网络交友,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在情绪方面,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具体表现为: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行为,冲动性和攻击性强,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或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还有的不会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在情感方面,表现冷漠、麻木,处于“三无”状态,即:对他人无动于衷,谓之无情;对生活缺乏活力,谓之无力;对事物漠不关心,谓之无心。具体表现为:挫折承受力差,一些中学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有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实现成功人生的基础。未来的职业竞争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只有让学生保持心理的健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有用人才。现在的中学生,正面临着升学、求职等许多重大的人生课题,他们的心理紧张度和心理困扰本来就大,再加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加剧了不少学生本已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对学生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生活道路,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力争在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编写了此书,目的是让教师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讲究科学教育方法,对学生评价时多鼓励、少批评,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出版此书更重要的目的是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学会自我调适、承受挫折、应对挫折,善于协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处事。 陈光华 西北外事中专学校 2008年2月 在一次心理咨询的学习培训时,碰到石嘴山市一中心理咨询室的季老师,交谈中她谈到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到她那里咨询的为数不少。其中一个中年妇女向她咨询:她年仅12岁的儿子多次偷窥她洗澡,开始没有在意,最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不知该怎么办?希望能得到帮助……听到这里我们心情沉重起来。由于课业负担、社会竞争、父母的期望值和多元化因素的影响,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相对滞后,目前石嘴山市仅有几所学校有兼职的心理辅导员。虽然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已发现许多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这一现实问题依然摆在我们的面前。 尤其是作为中等教育中的一大分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更需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是学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随着中等职业校学习內容的转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和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而在职业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如何确定正确的择业观,如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对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适应高中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迫切需要,去年岁末我校把编写《心事了无痕——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列入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石嘴山市教育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并始终关心我们的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对本书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谢意。我们也愿竭尽所能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有益的探索,以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所托。 本书分为心理讲座篇、心理辅导篇、家庭教育篇、情绪情感篇、教育探索篇和案例分析篇六部分。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针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进行分析和方法指导,旨在使教育者能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的成因,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适方法,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编写本书若能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所帮助,我们将感到无比欣慰。由于编者针对的学生有限,在论述中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修正。 西北外事中专学校编写组 2007年11月22日
|
|
|
宁版书评(点击查看)
|
|